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初心和使命的守护与担当,符合人民创造历史的客观规律和群众观点。迈进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将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继续奋斗。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和深厚的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成立96年来,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代代相承、接续奋斗,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5年来,密集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中国贫困人口减少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4%以下,书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最伟大的故事”。5年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超过65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构建起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网,人民生活和谐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这些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演进到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重大政治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步入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会更加凸显,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民美好生活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包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同时,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比如,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必须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与手段,体现出强烈的宗旨意识和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我们要抓好基本方略的落实,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充分尊重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激发最广大人民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主体性。马克思主义强调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鲜明地回答了“发展依靠谁”的问题,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唯物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人民群众的共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汇聚起十三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我们党必将不负人民重托,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推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担负的政党责任,深刻凸显了我们党宽广深厚的天下情怀
中国共产党“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具有强烈的天下情怀。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所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而是所有人所有民族所有国家之天下。中国共产党对“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理想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阶级使命与民族使命、人类使命有机结合起来。“人类的彻底解放与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中国共产党从来都不是关起门来只管发展自己,而是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神圣责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中国文化的智慧和中国当今发展提供的经验,把思考“人类命运”视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己任,自觉承担起大国大党的责任担当,展现出对人类和世界的整体性关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将自身发展同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的世界胸怀和天下情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近几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项目,积极推动了增进世界人民民生福祉的合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世界影响,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同时,中国在一步步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逐渐从“受益者”变为“贡献者”,从提供“工业产品”到提供“思想产品”,从与世界分享“经济发展红利”走向分享“思想理念红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地回答了当前中国和世界面对的问题,提出了对世界发展、对人类未来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中国理论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短短数年内,以24个语种、27个版本、660多万册的发行量,受到国际社会持续关注,引起热烈反响。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既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坚持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探索更好的实践路径和制度方案。
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深入思考“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一重大命题,系统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热情呼吁世界各个政党共襄伟业,赢得与会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广泛共识:世界各国人民“应该是一家人,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 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关键就在于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建设这样的美好世界,需要世界各个政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自觉承担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人民建设美好世界的重要责任,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建设这样的美好世界,需要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参与。中国共产党愿同世界各国政党加强往来,同世界人民一道,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携手共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世界,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