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423期
在全球化时代,面对西方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鲜明展现着马克思思想的精神光芒和伟力。在马克思逝世130周年之际,本报《马克思主义月刊》邀请海内外学者围绕“永远的马克思”主题撰文,在缅怀马克思的同时,进一步发掘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
陈先达:不朽的马克思
马克思最伟大的遗产是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就没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逝世了,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止。……查看更多内容
吴晓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只要我们依然面对理解当今社会现实的重大课题,只要我们依然生活在现代性所支配的世界中,只要我们的历史性实践还试图真正筹划未来,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就将不可遏制地表现出来。……查看更多内容
牟成文:马克思依然占据着世界思想舞台的制高点
对马克思主义的无情驱除或者热情拥抱,都是对这位幽灵般的“父亲”的一种幽灵般的纠缠,“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回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查看更多内容
程美东:马克思主义是今天中国人的基本世界观
中国不仅过去所做的事业总体上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起来的,而且我们现在所做的事业也越来越趋向于马恩所设想的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社会安定、人人自由的发展目标。……查看更多内容
马克思的遗产
马克思在生命的终点大声说:“可以确定的是,我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的观念——尽管遭到扭曲、修订或重新阐释——仍将继续对我们的心智发挥影响。它们已经将新的维度增添到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中。不论一些理论多么可疑,一些价值多么模糊,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人类探寻共同生活新道路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查看更多内容
时代的马克思 永远的马克思
商业社会继续驱使我们保持对科学、社会理论以及恰当社会的理解。正是这一驱动创造了一种特殊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误读为“永恒”的,超越时间和历史的。我们需要重新阅读马克思,而这一重新阅读只是在他不再是“永恒”的,而是属于我们时代并帮助我们创造历史时才能获得发展。……查看更多内容
马克思对社会的解释力经受了历史考验
与其他思想家不同,马克思概括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条件,将社会结构链接到生产基础,这使他对政治经济的结合及其发展趋势具有独特而又有力的解释力。……查看更多内容
成熟的社会主义:构想、先决条件及过渡
列宁认为,对市场的开放是暂时性的,开放市场仅仅是一种妥协方式,这是因为当时极为缺乏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需的人力、政治和技术的先决条件。……查看更多内容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