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

2015-09-07 浏览次数: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党校教授 丁 彬

  丛林法则原本用于描述自然界的竞争状态,其核心是弱肉强食。后来,它成为殖民主义的理论依据,今天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还有人在奉行。有人把它拿来为日本侵华战争中的滔天罪行辩护,说日本侵略中国乃是“强势文明”对“弱势文明”的进入,借以掩饰推脱日军侵略罪行。这是完全错误的。

   其实,这一论调并不新鲜,早期殖民主义就是靠这个理论确立其侵略合法性的。自从世界上出现殖民主义,丛林法则就被嫁接到人类社会活动中。老牌殖民主义虽历经多次转换,但一直信奉丛林法则的强权逻辑。这些观点早就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得体无完肤。列宁明确指出,战争按其性质区分,“有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有进步的战争和反动的战争,有先进阶级进行的战争和落后阶级进行的战争,有用以巩固阶级压迫的战争和用以推翻阶级压迫的战争。”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切战争分为两类,正义的非掠夺的谋解放的战争,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是信奉丛林法则的产物,目的在于掠夺和奴役中国人民,毫无疑问是非正义的战争。

   用什么样的历史观看待历史,不仅影响历史本身,更影响人类未来。错误的历史观换不来人类的文明与发展。本着对人类和平的珍视,我们说不但不能用丛林法则掩盖日本的侵略罪行,相反,日本的侵略罪行恰恰证明丛林法则越来越不适用于当今的人类社会。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指出的那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日本侵华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结果,它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对外推行穷兵黩武的侵略扩张政策。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制造了亚洲战争策源地,挑起历时14年之久的对华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以灭亡中国为目的,其间日军灭绝人性、丧心病狂,各种残暴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惨绝人寰的屠杀和惨案,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对中国资源和财富的大肆掠夺,对中国劳工和妇女毫无人性的摧残,对中国文化的掠夺与毁灭,让中华民族伤亡3500万优秀儿女、损失6000亿美元的财富,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永久的伤痛。这是人类文明精神的泯灭,是兽性的表现。其战败正说明人类正义永存,丛林法则下没有永远的强者,没有人类的光明前途。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对大自然都已经不能简单地用丛林法则来对待了,人类自身更不能应用丛林法则。现代文明社会应走出丛林生态的阴影、摒弃弱肉强食的法则,用公正与道义提升人的精神,用规则和法治遏制邪恶的泛滥。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