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平: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

2016-06-08 浏览次数:

国平: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

2016年05月17日 22:04:56 来源: 中国网

   “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寄予殷切希望,是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遵循。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的思想之源、精神之泉。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看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文明程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得如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今天,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使之成为不断引领社会变革的时代先声。

  我们正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个伟大时代,需要理论和思想的引领。这个伟大时代,也能够产生这样的先导理论和思想。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也是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担当。

  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马克思主义指导是灵魂。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惟有首先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核心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最终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惟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哲学社会科学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激扬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活力,关键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是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三是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这彰显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胸襟与理论品质,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基本路径。马克思讲“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让中国理论掌握亿万人民群众,中国理论就会变成这种“物质力量”,以13亿人民的磅礴之力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