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9 22:16:48作者:曹兴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全球学是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从根本上反思解决全球问题的必然结果。全球学产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无学科范畴体系到确立本学科范畴体系的发展过程。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全球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问题意义的全球学(Global Problems)、研究意义的全球学(Global Studies)和学科意义的全球学(Globalology)。21世纪第二个十年内,很有可能产生作为独立学科的“全球学”。
全球学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末。1968年,一个研究世界未来学的非正式国际协会即罗马俱乐部成立,递交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就已展示了新的增长世界观,从而昭示着全球学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国家处理全球问题和冲突的能力在减弱,人类活动不仅需要国家干预,还需要更多的非政府国际组织和跨国行为体来进行共同管理。
20世纪80年代,西方全球学产生了不同流派。但是,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学还是一个并未广泛流行的概念,甚至在80年代末被当做是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当时还没有(从国外引进)全球学的概念。
近20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全球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许多超越传统民族国家概念和边际的难题不断浮出水面,而且诸如恐怖主义、文明冲突、人权与发展、环境与健康、非政府组织、毒品与走私、互联网等全球问题也不断地拓展了哲学、国际关系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领域。这些问题实际上远远超出了上述诸多传统学科的固有内涵和边界。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大学里开设全球学成为催生其发展的学术动力。1995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蒙特雷湾分校设立了首个全球学本科专业(BA in Global Studies)。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约有100所高校开设了全球学本科专业,约有40所高校设立了全球学硕士专业,有5所大学设有全球学博士专业。2008年,第一届国际全球学大会在美国芝加哥举行,标志着全球学研究正式登堂入室,形成全球性的学术研究领域。
全球化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学的发展。当全球学从20世纪90年代推进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历史已过了20年,学界已经形成了如全球问题、全球意识、全球利益、全球伦理、全球治理、全球价值等一系列相对集中的范畴群。如果用毛泽东的话比喻说,“它是站在海岸遥望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构建全球学最重要的环节是用“整体性”的方法论,因为学者已经认识到不能孤立地解决全球问题。现代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已经变得十分紧密,全球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通俗来说,与整体有着有机联系的部分才是有生命力的,正如活人的手才是人的有机部分;假如是只死手,那就不算是人的一个部分。可以说,整体性是全球学的生命线。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像西方传统 “人类中心论”所提出的那样,认为人类应该“统治”自然。美国植物学家墨迪(Murdy W.H.)认识到,不要简单把人看成是价值的源泉,更不能排除自然界的事物有内在价值的信念。他提出,“更多的科学和更多的技术将无法使我们摆脱现在所面临的环境危机,除非我们能找到一种新的信仰。”
全球学的整体性方法论,用一个很简单的辩证法原理来说明全球学研究不能用孤立、片面、静态等形而上学的眼光看世界,而必须用联系、全面、动态等辩证法的眼光去解决全球问题。其实,整体性就是辩证法追求的本质。因此,构建全球学离不开辩证法。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版权声明:本站为非盈利性学术网站,如果您认为本站所刊文字或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转载请注明出处。